行业资讯

米乐m6包钢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9-30


  2023年,面对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和钢铁市场震荡前行的严峻考验,公司董事会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把战危机、扭亏损作为生产经营的核心任务,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经营业绩,巩固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聚焦“一利五率”指标,紧跟市场调整经营策略,优先保证高效益产线稳产高产,各产线项,全年高效益产品超目标计划18.3万吨,边际贡献率稳步提升。深入推进“业财融合”,以财务数据为牵引,系统开展成本对标,强化工序协同降本。合理优化库存,降低资金占用,加快销售货款回笼,率和经营创现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原燃料库存预警机制,加强运输协同,实现大宗原燃料低库存运行。充分发挥自有矿山优势,提高选矿系统效能,推动自产矿增产,全年自产铁精矿935.3万吨,创历史新高。萤石生产线顺利投产,下游产业链氟化工二期工程竣工,生产氢氟酸3万吨,填补了包头地区氟化工产业空白。

  提升大宗物资直采集采比例,实现烟煤、动力煤100%直采,其他大宗原燃料直采比例超过50%以上。积极融入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和区内重点项目,聚焦风电、汽车、家电、油气钻采、铁路及光伏等领域,突出精准营销,提升优势产品市占率,500公里范围内钢材销售同比增加30%。全面融入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总体布局,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出口力度,累计出口54个国家和地区。以“十千亿”项目为抓手优化产品结构,全面落实“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战略,优质精品钢比例提高10%,稀土钢产量首次突破120万吨,产品溢价增值能力持续提升。推动产品高端化升级,扩大差异化竞争优势,培育打造细分领域拳头产品,锌铝镁镀层产品实现从首卷成功下线到批量化工业生产的跨越。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全面落实科改示范行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与北京科技大学合力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内蒙古稀土钢产品研发企业重点实验室平台作用,加快促进稀土在钢中的应用研究。有序推进院士工作站项目,碱性球团生产及高炉大球团比冶炼取得新突破。推进新一轮三年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完成“十四五”规划钢铁产业、资源与综合利用产业、煤焦化工产业中期调整。

  实行能源目标责任制,吨钢综合能耗强度、新水能耗指标圆满完成年度目标计划。延伸煤焦化工产业链条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宝武碳业合资建设的焦油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工序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创历史新低。全力打造绿色钢厂,全年实施绿色钢厂项目186项,厂区新增绿化面积54.6万m2,绿化覆盖率达到50.1%。推进碳排放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实现碳排放相关数据录入采集。积极研判碳市场变化,顺利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工作,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运用多元化模式完成清缴履约工作的企业。完成20个机器替代项目,上线台,建成首个智慧立体仓库。“智慧环保”平台调试运行,充分利用一体化平台管控预警功能实现智能化管控。建成“营销中心采购销售数据驾驶舱系统”,支撑经营策略快速形成、全局共享。物流管理流程优化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实现原燃料全流程管理。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及《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证监会公告2012[31]号),公司所处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代码为C31)。公司主要产品为钢铁产品、稀土精矿和萤石精矿,从产品方面看,公司主要产品分属于钢铁行业、稀土行业和氟化工行业。

  钢铁行业方面,2023年是钢铁行业极具挑战的一年,供给强于需求是影响行业经营效益的主因。由于供给强于需求、成本重心实际下移幅度小于钢价降幅,钢铁行业运行呈现“需求减弱、价格下降、成本高企、利润下滑”的态势。钢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绿色低碳驱动的新能源用钢等钢铁新需求增长,汽车、造船、家电等传统用钢需求提质。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和钢材出口增长成为当前支撑钢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建筑业用钢需求收缩成为消费量减少的主要因素,钢铁行业正逐步迈入减量机制的深度调整期。

  稀土行业方面,2023年,受稀土行业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以镨钕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价格自年初以来持续震荡下行,全年均价同比降低。从供给方面看,国家稀土总量控制指标同比增长,市场稀土资源回收再利用产能稳步释放,进口矿增量加大了对市场供需的影响,稀土产品市场供应量稳中有增;从需求方面看,行业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需求拉动效应不足,稀土市场整体呈弱势走势。

  氟化工行业方面,供给端,单一萤石矿山的开采和生产规模难以出现大规模的增长,但综合回收利用萤石的供给量将明显增加。我国萤石资源储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平均品位不高且过度开采严重,加上前期开采不规范导致我国易开采的萤石矿及高品位萤石矿资源日趋减少;另外,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绿色矿山建设以及划定生态红线等要求日趋严格,行业政策逐渐趋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准入门槛越来越高。需求端,萤石传统应用领域钢铁、电解铝、水泥、玻璃等整体需求尚属稳定,同时,萤石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报告期内,国内外新能源、半导体、5G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应氟化工新材料的配套需求。

  2023年2月22日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推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

  2023年3月24日,为支持国内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按程序决定,自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继续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

  2023年4月1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铸造和锻压行业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布局与生产要素更加协同。

  2023年5月23日,工信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目标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累计研制45项以上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标准。

  2023年8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2023-2024年稳增长主要目标,提出四大行动12项工作举措,以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加快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4方面工作举措:实施技术创新改造行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实施钢材消费升级行动,着力扩大钢铁需求;实施供给能力提升行动,保障行业稳定高效运行;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2023年9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推荐的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应满足“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提效与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具备能效水平先进、技术成熟可靠、经济效益好、推广潜力大等特点,特别是推荐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实现全流程系统节能降碳的革新性、前瞻性重大关键核心技术。

  2023年10月20日,为切实发挥标准对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工信部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组织编制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2023年12月7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球团和热轧企业及工序,淘汰落后煤炭洗选产能;有序引导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1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继续实施“以钢定焦”,炼焦产能与长流程炼钢产能比控制在0.4左右。

  2023年5月,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针对原材料工业中钢铁、有色、稀土、石化化工、建材行业的数据安全特点、场景,提出原材料工业各行各业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识别、数据安全防护重点标准。

  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其中涉及稀土领域相关内容如下:研究支持创建稀土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包头稀土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加强稀土等战略资源开发利用;支持内蒙古战略性矿产资源系统性勘查评价、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提升稀土、铁、镍、铜、钨、锡、钼、金、萤石、晶质石墨、锂、铀、氦气等战略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高纯稀土金属、高性能稀土永磁、高性能抛光等高端稀土功能材料;扩大稀土催化材料在钢铁、水泥、玻璃、汽车、火车等行业应用;支持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依法合规建设面向全国的稀土产品交易中心,将包头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支持加强冶金稀土等学科专业建设。

  2023年1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6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与稀土产业相关的内容中,稀有稀土金属材料、催化材料属“鼓励类”;稀土采选、冶炼分离项目(符合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稀土企业集团项目除外)属“限制类”;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和池浸工艺、2000吨(REO)/年以下的稀土分离项目、湿法生产电解用氟化稀土生产工艺等6项属“淘汰类”。

  2023年6月14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推荐名录》。《名录》提到的替代品主要有丙烷(R290)、异丁烷(R600a)、二氧化碳(R744)、氨(R717)、二氟甲烷(HFC-32)、氟乙烷(HFC-161)、丙烷和异丁烷混合物(R436C,R290/R600a,质量分数95/5)、环戊烷、正戊烷、异戊烷、水、碳酸有机醇胺盐、乙醇、异丙醇、1,1-二氟乙烷(HFC-152a)、反式-1,2-二氯乙烯(HCC-1130(E))、1,1,2,2,3,3,4-七氟环戊烷(HFC-C447)、氢氟醚(HFE)等。

  2023年8月31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为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自2023年12月1日起,不得生产以HCFCs为硅油稀释剂或清洗剂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不得使用HCFC-141b为发泡剂生产保温管产品、太阳能热水器产品。

  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其中在氟化工方面指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内蒙古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减污降碳技术改造,延伸煤焦化工、氯碱化工600618)、氟硅化工产业链。加强稀土等战略资源开发利用。支持内蒙古战略性矿产资源系统性勘查评价、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提升稀土、铁、镍、铜、钨、锡、钼、金、萤石、晶质石墨、锂、铀、氦气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2023年10月18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2023年)。凡进口或出口上述名录所列有毒化学品的,应按公告及附件规定向生态环境部申请办理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并凭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向海关办理进出口手续。《名录》中涉及到的含氟化学品主要包括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类)、三丁基锡氟化物、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PFOA类)。

  2023年11月6日,国家生态环保部印发了关于《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通知,配额设定和分配方案主要包括:(1)HFCs生产/使用基线年平均生产/使用量,分别加上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使用基线年HFCs生产/进口/内用生产配额总量分别18.52/0.06/8.98亿吨CO2;(2)企业2024年度生产配额,按生态环境部核查的2020-2022年生产量为基准,按品种发放;(3)HCFCs基线年暂不全部分配到生产和使用单位;(4)生产单位仅可在申请2024年配额时进行不同品种HFCs配额调整,且调增量不得超过企业该品种配额量的10%。

  公司拥有从采矿、选矿、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到轧钢完整的生产工艺系统,整体装备水平较高,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钢铁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上市公司,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示范企业”、内蒙古民族品牌建设标杆企业、内蒙古行业标志性品牌、内蒙古百强品牌等荣誉称号。矿产品主要有稀土精矿、萤石精矿等,主要用于稀土冶炼分离行业、氟化工行业;钢铁产品主要有冷热轧卷板、镀锌钢板、中厚板、无缝管、重轨、型钢、建筑用钢材等,主要用于基建、铁路、房地产、汽车、家电、风电、机械制造、高压锅炉、石油化工、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产品远销欧美、韩日等传统发达国家以及亚洲、中东、南美、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由两条热轧生产线、六条冷轧生产线及酸洗、镀锌、宽厚板、电工钢退火涂层等生产线组成,主要产品有热轧钢带、冷轧钢带、酸洗钢带、热镀锌钢带、厚板、电工钢等,广泛用于汽车、家电、船舶、建筑、工程机械、石油、矿山机械、机械零件制造等行业。

  包钢股份是我国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涵盖了大中小口径的钢管,主要应用于油套管、钻杆、射孔枪管、锅炉管、船用管、管线管、网架结构管、液压支架管、流体输送用管、气瓶管和车轴等领域。

  可生产国标、日标、腹板宽度150mm~1000mm全规格大中型高性能H型钢以及310乙字钢、钢板桩、角钢等异型材,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跨海桥梁、地下管廊、堤坝围海、铁路线杆、铁路车辆大梁用钢等行业领域。

  包钢股份是我国四大钢轨生产基地之一,现拥有两条国际领先水平的万能轧钢生产线和一条热处理钢轨生产线,可生产钢轨和大型材两大系列,具备欧标、美标、日标产品生产能力,产品出口至25个国家及地区,钢轨已成为包钢开拓国际市场的一张名片。

  包钢长材厂是包钢股份主体生产厂之一,现设立线材、棒材两个作业区,拥有两条高速线材生产线,一条棒材生产线。主要可以生产棒材、线材二大类产品,主要品种有热轧带肋钢筋、高碳硬线、冷镦钢、焊丝焊条钢、抽油杆用圆钢等。

  稀土钢的研发生产有50多年,历经模铸、连铸工艺,成功开发了无间隙原子钢、含磷强化钢等7大类、61个品种的“稀土钢”产品,“稀土钢”品牌位列中国品牌价值500强。

  公司稀土精矿生产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原料基地,具备生产50%、56%、58%高品质稀土精矿的能力。稀土精矿经过冶炼分离技术,将稀土分离为单一或混合稀土盐类、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属产品。

  萤石生产线%以上,四种品级的萤石精矿,同时配有干燥系统,干燥后的萤石精矿水份≤1%,能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玻璃工业、陶瓷工业、化工工业等。

  包钢股份煤焦化工分公司有6座JN60-6型焦炉和4座JNX3-70-2型焦炉,焦炭产能580万吨,主要产品有冶金焦炭、焦炉煤气、粗苯、煤焦油及改质沥青、蒽油、洗油、焦化萘、轻油、酚油、粗酚、硫铵和焦化粗硫磺等16个产品;包钢庆华煤化工有限公司设计产能为年产焦炭210万吨、甲醇20万吨、煤焦油10万吨、焦炭余热发电1.5亿千瓦时,其它主要产品还有轻苯、硫酸铵、硫磺等。包头宝楷炭材料有限公司产能30万吨/年,涉及改质沥青、蒽油、工业萘、洗油、酚油等产品。

  采购模式:公司设有营销中心,主要原材料、机械设备和备品备件等由营销中心通过招标集中采购,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议价能力。

  钢铁产品销售模式:国内主要采用直销、分销模式;付款模式主要是先款后货,部分大客户和战略合作客户允许有一定账期。产品出口由国贸公司负责。

  生产组织模式:坚持“以炼铁为中心”和“以效定销、以销定产”的一级组产原则,通过合理分配铁水资源,科学编制铸机保产顺序,有效组织新老体系间铁水平衡及运输,实现整体生产稳定顺行。稀土精矿的生产按照北方稀土600111)需求量进行排产生产;萤石精矿按照订单量排产生产。

  管理层激励模式:公司对高级管理人员实施年度及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依照公司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结合年度个人年度考核评价得分、任期考核评价得分,决定其年度及任期报酬。

  资金融通模式:融通资金主要用于补充生产经营流动资金、偿还供应商欠款、归还到期债务等。主要融资渠道为银行贷款,以公开市场直接融资为辅助。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

  钢铁方面,公司已形成年产1750万吨铁、钢、材配套能力,总体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外一流;形成“板、管、轨、线”四条精品线的生产格局。

  拥有CSP、宽厚板,世界先进的2250mm热连轧及配套冷轧连退、镀锌等生产线万吨,可生产汽车板、高钢级管线钢、高强结构钢等高档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机械、桥梁、造船、石油、天然气、军工等领域,工艺技术世界领先,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

  拥有5条无缝管生产线万吨,可生产石油套管、管线管、高压锅炉管、结构用管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大剧院、上海浦东机场、鸟巢等全国重点工程及中石油、中石化等各大油田,先后获得美、德等多国专业认证,是我国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无缝管生产基地之一。

  拥有两条世界先进的万能轧机高速钢轨生产线万吨,可生产国内外铁路用系列钢轨等产品,广泛运用于京沪高铁601816)、京广高铁、青藏铁路等多条国家重要线路,是世界装备水平最高、能力最大的高速轨生产基地。

  拥有5条线棒材、带钢生产线万吨,可生产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江阴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高端线棒材生产基地。

  资源开发方面,公司拥有45万吨稀土精矿生产能力,萤石产能80万吨,为稀土冶炼分离行业和氟化工行业提供原料。

  控股股东包钢集团拥有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闻名的资源宝库,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为14亿吨;稀土折氧化物储量3900万吨,居世界第一;萤石储量1.3亿吨,居世界第二;铌储量660万吨,居世界第二。包钢集团开采的白云鄂博矿石,排他性供应公司,公司拥有了白云鄂博矿资源开发的权利。公司拥有的白云鄂博西矿铁矿石储量6.7亿吨,稀土平均品位1.07%。公司拥有的白云鄂博矿尾矿库,资源储量2亿吨,稀土折氧化物储量约1382万吨,居世界第二;萤石储量4392万吨。

  白云鄂博矿中铁与稀生的资源优势造就了公司独有的“稀土钢”产品特色,钢中含稀土,更坚、更韧、更强,广受用户欢迎。目前,公司具备高档汽车钢、高档家电钢、高钢级管线钢、高强结构钢等生产能力,填补了内蒙古和中西部地区空白。

  公司已经形成了以包头为中心,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在国内构建了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及立足本地现货销售中心的“6+1”区域营销服务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体系,销售渠道顺畅;实施500公里营销规划,积极抢抓包头及周边市场客户群。国际市场,“借船出海”,在继续巩固和做好欧美、韩国、日本等传统发达国家市场钢材出口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以现有东南亚、中东、南美、非洲市场为立足点,向南亚、西亚各国辐射,突出重点市场区域加大出口。

  内蒙古地处三北,内连八省,外接俄蒙,公司坐落于内蒙古工业重镇——包头市,不仅临近山西、陕西等煤炭富集区,而且毗邻资源丰富的蒙古国和俄罗斯,地处“一带一路”重要战略位置,区位资源优势明显。

  报告期内,公司产铁1475万吨,产钢1520万吨,生产商品坯材1426万吨,生产稀土精矿(干量,REO=50%)35.71万吨;生产萤石精矿50.2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705.65亿元,利润总额4.2亿元;上缴税费37.86亿元。

  2024年,行业盈利修复空间仍取决于需求端复苏程度以及供应端产控政策等共振效果,制造业将会是经济发展的重心,带动钢铁需求增长。预计2024年粗钢消费量增幅较2023年减缓,体现“稳”;下游用钢行业中,能源、集装箱和钢结构将带动粗钢需求高增长;而船舶、汽车和家电制造等行业在经历了增长后,增速或将放缓;中国将积极落实“三大工程”,并通过新增国债和PSL重启等财政政策措施,为基建用钢需求提供一定的支撑。

  供给端,国家严格把控,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加速稀土资源整合,以促进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保障供应链安全畅通,预计2024年稀土指标同比继续增长。需求端,新能源行业不断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对于稀土市场需求形成有力支撑,国内稀土需求缺口仍然存在。未来整体稀土指标难有较大提升,2024年稀土行业供过于求的态势有望得到缓解。

  氟化工产业链正逐步向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延伸,各类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发展势头强劲,未来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来看,由于安全、环保、资源端监管严格等因素影响,我国萤石供给端扩张相对有限,且存在小矿山开采年限较长,资源逐步枯竭,落后矿山不断被淘汰的可能,叠加下游新兴领域对萤石需求的带动,萤石价格中枢有望不断攀升。

  做精做优钢铁主业。以“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为产品结构调整方向,追求极致效率、极限成本,深调产品结构;聚焦做精做优,最大限度提升产能利用率,优化产品结构,发挥板、管、轨、线特色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推动稀土钢品种系列化、标准化、高端化,努力推进稀土钢产品在国家重大工程、国家战略领域以及重点核心企业的应用;实现打造国内领先、品牌卓著的稀土钢新材料综合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加速产业布局优化。加快提升钢铁产能利用率,释放规模效应;加速推动钢铁产业改革发展进程;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资源、产能和市场海外布局,探索通过产能整合、品牌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扩大包钢“稀土钢”品牌影响力。

  加快发展资源及综合利用产业。依托白云鄂博矿资源优势,在打好“资源牌”上实现新突破,以白云鄂博资源为主体,培育资源及综合利用产业成为第三主业。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全力整合内外部矿产资源,做好资源保护性开发、规范化管理、高质化利用,开展找矿行动,摸清资源家底。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和资源综合利用,延伸资源产业链,做大做强包钢资源产业,力争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矿产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基地。

  加快发展煤焦化工产业。依托现有焦化产业基础优势和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瞄准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从提升发展质量和创建绿色示范着手,打造集煤焦化工生产、技术服务、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煤焦化工产业业务综合体,致力于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产业服务商和中西部地区国家煤焦化工集聚发展示范基地。

  全面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要求,探索推进节能低碳发展进程;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通过有组织排放源控制措施升级改造、无组织排放点位治理,监测监控体系建立和清洁运输比例提升等方法,推动钢铁产业环保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加快低碳发展能力建设,规划2025年前钢铁产业全面实现碳达峰;“十四五”末,吨钢碳排放强度与吨钢综合能耗同步降低。

  “十四五”末,以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以“极致能效”工程为抓手,以“一利五率”高标准为追求,开拓构建品种结构合理、资源供给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慧制造升级、绿色低碳持续、竞争优势显著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成为稀土钢系列产品标准的制定者,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品牌化、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的践行者。

  2024年是包钢建厂70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公司董事会将继续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习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做精做优钢铁产业,做深做实资源及综合利用产业,主动适应市场变革,努力应对钢铁行业“寒冬”的严峻挑战,全力稳经营、强管理、调结构、提品质、促转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踔厉奋发、争创一流,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振雄风、做强包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包钢新实践贡献力量。全年主要目标是产铁1482万吨,生产粗钢1573万吨,生产商品坯材1485万吨,稀土精矿产量37万吨,萤石产量6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80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5亿元。

  持续完善制度建设,密切关注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展示有诚信、有担当、有温度的企业形象。推进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持续对标先进企业,创新组织绩效模式,优化绩效评价和分配激励。构建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业绩贡献为依据的“同层级、宽等次”薪酬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的经营、决策、重大事项等方面的监督作用,为公司重大事项决策提供合规保障。切实做好公司信息披露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断提升公司规范运作透明度。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董事会将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目标,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维护好公司市场形象。持续做好市值维护工作,通过品牌形象建设、投资者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社会责任履行和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面树立经营思维,紧盯“一利五率”指标,坚持算账经营理念,不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升级。压实经营责任,将市场压力倒逼制造能力提高和内部管理效率与钢铁盈利能力的提升。紧盯市场、聚焦毛利,努力寻求各种途径实现全方位业务和财务信息整合,形成数据链条,做好市场分析研判,强化制造、营销协同。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质量一贯制管理、以成本为中心的钢铁一贯制管理、以合同为中心的钢轧一贯制管理三大主线,全力提升“品种升级、质量稳定、合同交付、成本改善”能力。增强市场变化敏锐度,坚持效益导向,强化产销联动,动态调整铁钢比,依据订单结构及产线检修模型,优化生产计划排产,提高合同兑现率,实现效益最大化。重点强化铁精矿、稀土精矿、萤石协同保产,发挥资源优势合理配矿,挖掘采场最大采矿能力,提高采场外矿石回收利用水平和各干选系统效能,增加稀选产线原料供应量,努力提高自产精矿、稀土精矿和萤石产量。

  积极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围绕提高综合竞争力,深入落实“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战略,开拓构建品种结构合理、资源供给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慧制造升级、绿色低碳持续、竞争优势显著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更大力度实施稀土钢产品提质增量,全面提升市场溢价能力。瞄准地区优势产业用钢优化调整板、管、轨、线传统优势品种结构,实施战略产品培育计划,打造细分领域拳头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结构调整。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进行优化降本,提高高端产品盈利能力,以精准结构对标支撑产品结构调整。对标行业先进企业最佳实践,通过智能装备应用、操控模式变化、大规模工艺数据应用,实现制造装备、产品制造、运营管理、分析决策过程智能化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现场智能化改造,实现岗位、工序和工厂的无人化、少人化,大幅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落实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开发利用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持续提升绿电比例,着手构建多能互补新型智能化电力系统。推动节能降耗,实施二次能源回收利用、工艺装备升级、“极致能效”改造工程,提高烧结、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燃料单耗。

  以“科改示范行动”为企业发展赋能,全面深化科研创新管理机制改革,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聚焦拳头产品与重要战略产品建设,立足市场主战场,科技研发与产品供给端、市场需求端紧密结合,研产销用快速联动推进新工艺、新产品产业化,提升科技创新实效。推动“内蒙古稀土钢产品研发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人才飞地”“包钢股份北科大联合创新中心”,及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的战略合作等创新平台互联互通、协同配合、集中发力。依托平台牵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人才集聚,快速奠定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把高端化、高效化新产品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作为主要任务,重点引领稀土钢技术研究与创新,提高稀土钢应用影响力和市场推广力,助推包钢股份成为国家战略重要科技力量。

  钢铁行业为强周期行业,国内外形势、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或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对策:全面落实“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战略,构建品种结构合理、资源供给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慧制造升级、绿色低碳持续、竞争优势显著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在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对公司环保达标排放、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环保压力凸显。

  对策:对标同类企业碳排放强度,深挖降碳潜力,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开展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优化攻关,创建与城市和谐共荣的生态工厂。